現代經濟學之父 奉勸金錢非萬能

職場

發布時間: 2014/11/09 18:08

最後更新: 2015/05/05 16:27

分享:

分享:

亞當史密斯(Adam Smith)獲稱許為「現代經濟學之父」,除懂經濟外,亦愛談人性。

《How Adam Smith Can Change Your Life》一書作者羅伯茲(Russ Roberts),便透過亞當史密斯的另類佳作《道德情操論》(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),展述了史密斯先生的快樂之道。

道德情操論 首部「心靈雞湯」

世人對於亞當史密斯的印象,可能只限於他的巨著《國富論》(The Wealth of Nations),尤其是他的「無形之手」理論,甚至因此以為他只是一位守護資本主義、崇尚經濟增長的人物。

惟這是大錯特錯,羅伯茲便在《道德情操論》中大有發現,指亞當史密斯是位不重名利的人,並且奉勸世人不要追逐名利、拋開得失,方能活得快樂。

作者更認為《道德情操論》是世上首部「心靈雞湯」式書籍,闡述做人道理,教人如何修心養性,所以,此書名為《史密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》。

多關心家人 生活更富足

這位經濟學之父所重視的,不是經濟發展,而是親情朋友的可貴。經濟學也算是一門選擇的學問,要懂得有效調配資源,以有利經濟獲得最大增長;人生之道,也是一門選擇的學問,他奉勸我們少花時間追逐金錢物質,用多些時間關心家人朋友,那麼生活會更覺富足。

此書另一大發現,是他有類似佛學家的宗教智慧,教人不要與別人比較,拋開得失,也不應留戀事物,方可回復心靈平靜。

他亦喜愛古希臘羅馬時代的斯多葛學派(Stoics)的哲學思想,此學派的名言是「應有勇氣改變我們能改變的事情,卻不要浪費氣力試圖改變不能掌控的事情。」

擁有物質愈多 愈成負累

另外,亞當史密斯亦善於觀察人心,了解人的行為,作者更認為他是世上首位行為經濟學家。何解?因為有別於傳統經濟學家視人類行為屬理性,他卻一早便知道人類行為屬非理性,行為偏執,有自欺傾向,不願意接受自己的過失和不完美。而這種人性的弱點,已造成人類不少生活錯亂。

綜觀亞當史密斯的人生,着重的不是有形的物質,而是無形的東西,期望獲得別人的關愛、尊重和欣賞。這些都是非金錢可以買到的,而有形物質,擁有得愈多,反而成為負累。

況且,物質也不能改變品格,對於他當時的年代,一隻準確計時的錶雖然重要,卻不會改變戴錶人是否遲到的習慣。